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观点评论

上海白蚁来袭,除了防蚁、灭蚁,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作者:李莹   来源:中国环境APP   时间:2023-06-01

分享:

知环导航手机广告环小七.jpg

5月30日晚间,不少上海市民发现,身边突然出现大量白蚁。路灯下、公交站、运动场、楼宇办公室、甚至居民家中……闷热天气下,一群群的白蚁围着光源飞来飞去。“上海白蚁”冲上微博热搜。

图自微博用户@二球悬铃 (5月30日 21:14 #上海白蚁# 那必须献出学校操场拍的)

铺天盖地的白蚁不仅让人头皮发麻、脊背发凉,还会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白蚁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元。白蚁在木头、泥土中筑巢,其以木质纤维素为食,分泌的蚁酸甚至可以腐蚀水泥、钢筋混凝土,会对房屋建筑、水利堤坝、地下电缆、农林作物、文物档案等造成极具破坏性的影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白蚁问题不容小觑。

治病先号脉,在我们吐槽白蚁,讨论防蚁、灭蚁的同时,也要从根源上了解白蚁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找到解决白蚁问题的对策。

白蚁并非一种天然的害虫。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白蚁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自然界的分解者,白蚁以木质为食,促进了植物残体的氮素释放和有机质的循环。白蚁在食物链最底层,是穿山甲、食蚁兽、红脚隼等动物的食物,从而构成了完整平衡的食物链。之所以近年来白蚁侵害范围不断扩大,是由于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供水供暖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白蚁有了安全越冬的条件;另一方面,白蚁天敌数量大幅减少,造成了生态失衡。

例如,穿山甲是名副其实的灭蚁高手,据研究,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就能吃掉约7000万只白蚁。然而因人类过度捕杀、生存环境被破坏等,过去几十年,穿山甲的数量急剧减少。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在2018年发布的数据,中华穿山甲在过去20年里数量减少了90%。如今,穿山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国野外已经很难看到穿山甲实体。而另一个捕食白蚁的高手——青蛙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气候变化正在导致物种之间的真菌传播急速,真菌的蔓延将给青蛙种群带来了极大灾难,青蛙和蟾蜍成为数量减少最快的动物物种之一。

由此可见,白蚁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平衡失衡造成的恶果。要从根源上解决白蚁问题,也需要从生态链角度寻找解决对策。目前,白蚁防治还往往采取化学药物灭杀方式,这不仅会使白蚁抗药性不断增强,还可能会对人或其他物种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这种末端治理的方法不能从根源上遏制白蚁侵害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防治白蚁仍是人类面临的难题之一。未来,更应探索更多生物防治方式,不断恢复生态平衡,充分借助白蚁天敌的力量,真正实现白蚁种群数量得到控制。

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不仅是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在我们防治白蚁的同时,更要改变我们对周围伤害野生动物行为的态度。笔者发现,如今在城市森林湿地等公园,抓蝌蚪、逮青蛙的现象仍十分普遍,甚至存在个别摄影爱好者为了拍摄鸟而捕捉鸟的现象。这些个体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无伤大雅的小事,甚至被视为童趣。但这些行为积少成多,也会对白蚁天敌的保护造成不良影响。生态系统一旦被毁,恢复和重建困难重重。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对破坏行为的纵容,也是会加速人类遭遇自然的反噬。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需要每个人真正从内心尊重野生动物的独立价值,积极主动承担起守护野生动物的责任。

人类每次无度地向自然的索取早已暗中标好了代价。希望“上海白蚁”这一话题除了分享吐槽和提供段子,还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反思,让我们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进一步。